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2-5-9
上一條:食品輸送設備機械有哪些分類
下一條:中國食品工業行業加大推廣循環經濟模式
【慧聰機械工業網】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主要任務
為實現“十二五”時期的總體目標,圍繞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方向,重點抓好以下主要任務。
(一)實施創新發展工程
以提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創新能力和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通過技術引領支撐,依托優勢企業,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準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實施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強化產業創新能力建設,突破關鍵智能技術,推進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實現重大智能成套裝備的集成創新,推進關鍵智能技術、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在典型制造領域中的示范應用,加快產業化進程。
(二)調整產業組織結構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通過重組、改制、兼并及相應的政策引導,積極推進智能制造裝備企業的兼并重組,逐步形成具有核心技術及設備成套、工程總承包、投融資能力的企業集團,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裝備企業。
鼓勵企業專業化發展。對規模經濟效益顯著的儀器儀表、液壓/氣動/密封件及系統、齒輪傳動、伺服裝置企業予以支持,提高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水平,發展成為“專、精、特、新”專業化、社會化配套企業。
(三)突出品牌質量建設
提升產品質量。貫徹落實“工業產品品牌和質量振興戰略”,加強質量基礎能力建設,推進標準、計量、檢測檢驗、質量控制技術、質量工程技術等在企業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以及質量監管體系環節中的應用,著力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實用性。
加快品牌培育。實施“智能制造裝備品牌建設工程”,根據區域發展優勢,制訂并實施品牌培育行動計劃;引導企業針對國內外細分市場,促進品牌產品系列化發展;支持品牌產品在境外的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促進品牌產品跨國經營與國際化發展。
(四)推動產業技術進步
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檢測機構等現有資源,推動行業檢測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組建企業主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完善科研試驗設施建設,提高加工設備水平,推廣先進工藝技術,提高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實現產品設計、制造、測試等環節的自動化,提高產品穩定性和生產效率,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開展數字化車間示范建設工程。
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標準體系,補充和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使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品的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等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提高制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制造過程信息處理、生產控制、資源管理、質量檢測、環保處理等典型環節的流程優化再造,提高安全和綜合效益、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大幅度提高制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信息化綜合集成和協同應用,促進兩化融合條件下的企業發展模式創新。
(五)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區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和科技基礎優勢,強化區域優勢產業,促進協調發展,按照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在重點區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
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積極推動以產業鏈為紐帶、資源要素集聚的產業集群建設,完善產業鏈協作配套體系。加強對集聚區的規劃引導,提升信息網絡、污染集中處理、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水平,促進產業集聚區規范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