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企業當居安而思危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2-2-10
上一條:國務院發布質量綱要:提升重大裝備可靠性
下一條:微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中的危害與控制分析
【機械工業行業】農機企業以農為本、服務農業、扎根農村,這是“接地氣”的表現。然而在企業做大做強后,視野也應相應有所調整,才能適應日益復雜的競爭環境。
要求國內企業“一口吃成胖子”,誠然并不現實。放眼全球,目前排名世界農機企業前一的約翰迪爾公司從創立至今,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創立時間長達百年以上的企業也不在少數。而我國歷史悠久的農機企業——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也僅有50多年的歷史而已,只能算是世界范圍內農機企業的后起之秀。同時,目前我國農機行業還處在市場競爭的初級階段。2011年統計口徑經過調整后,規模以上的企業仍然有1700多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然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整個農機行業的產值加在一起,仍然比不上約翰迪爾一家企業。行業集中度低、發展水平低、源頭企業匱乏,這都是目前的行業現狀。
在補貼政策拉動下,近幾年我國的農機制造業突飛猛進。甚至影響全球及國內大多數行業的美國次貸危機、全球金融危機,我們也輕松地一步跨過,并未受到多大影響。從2004年開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了8年,補貼的范圍和力度也在逐步擴大。但從全球范圍來看,農機補貼帶來的政策紅利很難、也不可能永久持續,而國家對農機行業的支持力度再大,也僅能限于“扶上馬、送一程”。離開了補貼這根“拐棍兒”以后的路怎么走,已日益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按照市場競爭的規律,自由競爭市場走向壟斷,資質不足的企業被重組、兼并甚至淘汰出局是必然的。從農機行業目前的情況來看,從分散走向集約、從百花齊放走向資源重組整合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2011年,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高元恩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農機企業目前面對著大的機遇和挑戰,中國農機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未來農機市場上制造企業的重組整合不可避免。農機市場需要整合,中國農機需要源頭企業,這毋庸質疑。而問題只在于,中國農機的“龍頭”終會落在誰的手里!爸袊灰蔀榈诙䝼巴西。”這是高元恩反復提及的一句話。